Sign In
Responsive

 

5月10日中山教育部與我校兩地老師進行了小學數學科同課異構的教學活動。澳門和中山兩地教育各具特色,也有一定差異。兩地教師上課各有優點,通過交流可取長補短,同課異構是兩地教學交流一種不錯的方式。

同課異構是指同一節的上課內容,由不同老師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己的理解,自己備課並在不同的班上課。由於老師不同,所上課的結構、風格,所採用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這就是構成了同一內容不同風格、方法、策略進行教學的課。

本節課的課題為"矩形面積",主要的內容是讓學生認識面積單位,理解一平方厘米、一平方米究竟是多少,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事物與它們的關係。

本校李海瑤老師上課課堂較為開放,應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教學,利用GeoGebra軟件進行如何繪製矩形的面積,也利用小組討論的結果,推算出矩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回饋,師生之間互動性強,同時也重視學生的實踐。

中山的陳愛雯老師態度親切,與學生相處融洽,她先採用提問的方法,並要求學生先閉上眼睛思考一下老師的提問,才進行回答問題,讓學生了解對課題內容的掌握程度,然後靈活適當調整教學重點,也重視學生的實際的操作,如何推算出矩形面積計算公式,由學生的反應進行回饋。

在這兩節課中雖然由兩地不同的老師任教,但他們不約而同用相同的實物展示出一平方厘米、一平方米的東西,同是一課題在設計和處理上需有不同,但各自有出色的表現,課後我們還進行評課和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透過是次同課異構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使我們獲益良多。

 

 

 

 

 
Floating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