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In
Responsive

數學科 Math

回到 Return to:

教學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

高中數學是學習物理、化學、電腦等學科進一步學習的必要基礎,同時亦是中學數學與大學數學之間的橋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數學探究能力、數學建模能力和數學交流能力,能對客觀事物中的數量關係和數學模式作出思考和判斷。

教學內容 Learning Content

高中的數學教學內容包括有,用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集合與邏輯;數列與極限、三角函數;以代數方法解決圓錐曲線問題的解析幾何(分平面解析幾何與空間解析幾何);把立體圖形問題化為平面圖形問題的立體幾何;還有排列組合、概率、微積分、行列式與矩陣、複數等。 具體內容介紹如下:

一.集合與邏輯:

  1. 理解集合、子集、補集、交集、並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義﹔了解屬於、包含、相等關系的意義﹔掌握有關的術語和符號,並會用它們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掌握帶絕對值的不等式與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符號、語言、圖形三者的轉化。
  2. 理解邏輯聯結詞“或”、“且”、“非”的含義﹔理解四種命題及其相互關系﹔進一步了解反証法,會用反証法証明簡單的問題﹔掌握充要條件的意義。
  3. 教學中應採用由具體到抽象的方法,讓學生體會轉化思想、補集思想、分類討論、數形結合思想等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

二.數列與極限 :

  1. 數列的有關概念,簡單的遞推公式給出的數列;
  2. 等差、等比數列的概念,等差、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並運用它們解決些問題;
  3. 數列極限的意義,極限的四則運算,公比的絕對值小於1的無窮等比數列的前 n 項和的極限;
  4. 數學歸納法

三.三角函數 :

  1. 三角函數的有關概念,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正、余弦的誘導公式,正弦函數、余弦函數、正切函數的圖像和性質,三角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和性質。
  2. 三角恒等變化:兩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幾角恒等式。三角恒等變換主要考查三角函數的和與差的公式、簡單的三角恒等變換,和、差的應用主。
  3. 解三角形:主要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應用。

四.解析幾何:解析幾何又分作平面解析幾何和空間解析幾何。

  1. 平面解析幾何主要研究直線的有關性質、圓錐曲線(圓、橢圓、拋物線、雙曲線)的有關性質。
  2. 在空間解析幾何中,除了研究平面、直線有關性質外,主要研究柱面、錐面、旋轉曲面。

五.立體幾何:包括面線的位置關係、二面角、長方體、平行六面體、四面體及其他棱錐、棱柱、圓錐、圓柱、球等

六.排列組合:排列組合是組合學最基本的概念。所謂排列,就是指從給定個數的元素中取出指定個數的元素進行排序。組合則是指從給定個數的元素中僅僅取出指定個數的元素,不考慮排序。排列組合的中心問題是研究給定要求的排列和組合可能出現的情況總數。

七.概率:概率,又稱或然率、機會率或機率、可能性,是數學概率論的基本概念,是一個在0到1之間的實數,是對隨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度量。

八.微積分:研究函數的微分、積分以及有關概念和應用。它是數學的一個基礎學科。

九.行列式與矩陣:主要學習矩陣與行列式的性質、運算

十.複數:主要學習複數的代數形式、幾何形式、三角形式、矩陣形式,複數運算等

教學活動 Learning Activities

為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老師除了悉心為學生安排課堂內的學習也為學生安排課堂以外不同的活動。數學週為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動,其目的為增強學生在實際中接觸數學與科學的機會。這週內的一系列活動包括攤位遊戲及科學工作坊,鼓勵學生在課堂以外亦多運用數學能加及科學鑑賞能力。學生除參加校內活動外,老師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外的活動,如校際數學比賽、希望杯數學比賽、華羅庚金杯數學比賽、世界數學測試、”數理思維表達”工作坊、美國高中數學競賽(澳門區)選拔賽等,藉此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並提供機會讓他們學以致用,擴闊眼界。

 
   
Floating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