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部課程簡介
中學課程的設置共有修身、國文、普通話、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電腦、會計、社會與人民、自然科學等十七個科目。
為了推行電子教學及提高教學效能,本校於2011年9月份起逐步推行「課室2012計劃」,至2013年9月份的第三階段,初一至高三所有科目的課程內容將全部上載到電腦以供學生學習之用。這個計劃的目標,除了減輕學生書包的重量,也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師生互動及家校合作,並隨著世界資訊的脈動,讓學生儲備更大的彈性與競爭力以立足社會。
本校中學課程的設置是為了致力促進學生達到《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所訂定的教育目標,著重提升學生在判斷及解決難題的能力,鼓勵他們衝破自己的極限,建立自信心及正確的價值觀。中學部全面的課程設計不僅有助學生適應海內外的大學,同時亦鞭策學生追求更卓越的成就。
根據教育暨青年局制定的《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及《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行政法規要求,本校中學課程發展準則設置教育目標如下:
初中教育課程
一、初中教育課程旨在促使學生達到第9/2006號法律《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第九條第一款所定的目標。
二、為適用上款的規定,政府、學校及教師發展初中教育課程時尤須注意下列事項:
(一)善用各種學習環境,組織多元化的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全面、均衡及多元化的學習經驗,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培養其終身學習能力;
(二)課程須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其身心發展規律;
(三)關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及其教育需要;
(四)提升學生的身心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增強其抵禦不良影響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促進其健康發展;
(五)提升學生的溝通、協作能力及獨立學習的能力;
(六)為學生提供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培養其社會實踐的能力及興趣,發展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
(七)重視初中教育階段與小學教育階段及高中教育階段的課程銜接。
高中教育課程
一、高中教育課程旨在促使學生達到第9/2006號法律《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第十條第一款所定的目標。
二、為適用上款的規定,政府、學校及教師發展高中教育課程時尤須注意下列事項:
(一)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為其提供多元化的課程,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以配合不同學生的志向及興趣;
(二)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培養其終身學習能力;
(三)課程須切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
(四)關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及其教育需要;
(五)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及態度,提升其生涯規劃能力,為其接受高等教育、就業及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提升其公民意識及能力;
(七)重視高中教育階段與初中教育階段的課程銜接。